1956年1月,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大将接到了一份来自广东的战报:一架来自中国台湾的战斗机正无故在惠阳上空盘旋,似乎在进行敌对侦察。得知情况后,粟裕立刻作出了果断决定,命令驻守当地的空军做好准备,随时击落这架敌机。此时,他或许心中已浮现出两年前空军曾在美国面前吃过的亏。
为何中国台湾的战机会突然出现在广东上空盘旋?这架敌机最终的结局如何?而两年前美国对中国空军的挑衅又是怎样一场惨败?
粟裕,作为中国的开国大将,在军中有着卓越的威名。从红军时期起,他便是出了名的出色指挥官,尤其在解放战争中,他带领华东野战军取得了诸多辉煌胜利,先后解放了南京、上海等关键城市。随着蒋介石败退至台湾,粟裕被安排驻守东南沿海,毛主席明确表示,未来解放台湾的重任将由他来承担。
展开剩余86%与许多同代的将帅一样,粟裕的强项是陆地作战,最得心应手的也是指挥陆军。因此,到了1954年,面对湛蓝的天空,粟裕不禁有些许遗憾。那一年7月26日上午,近二十架美国舰载机突然闯入海南岛上空,围绕我国领土盘旋。很快,其中一半的战机对我方的两架拉-11歼击机发起了攻击。在激烈的空中交战中,这两架拉-11最终在围攻下被击毁,飞行员也在惨烈的战斗中牺牲。
这次事件不仅给我国空军造成了重大损失,更是对新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,堪称一次恶劣的军事入侵。消息传到北京后,时任外交部副部长的章汉夫立即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。然而,通过这份抗议,中国才得知,美国的战机不仅击毁了我国的两架战斗机,还在空中骚扰期间向荷兰商船和我国护航舰队发动了攻击。所幸,我方自卫舰队及时反击,将美军战机赶走,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冲突。
然而,面对美国的无理挑衅,我方并未采取任何直接军事反击行动。空军指挥部的命令明确要求飞行员进行自卫与监视,而绝不主动攻击美国战机。政府方面,除向全世界阐明事实并提出抗议外,未要求任何经济赔偿。这次美国的挑衅,最终以轻描淡写的方式结束,尽管我们损失了两架拉-11歼击机,牺牲的飞行员也未能得到应有的荣誉。
这一幕让人颇感费解。毕竟,革命战争时期的教训告诫我们,只有敢于反抗,才能捍卫民族的正当权益。毛主席曾说:“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。”面对挑衅,党中央从未畏惧过。回想当年解放战争时期,美国不断通过军事援助、舆论施压等方式,助推蒋介石打起内战。1953年,尽管美国对于抗美援朝后的“谈判结果”不满,但他们依然派出了空军协助蒋介石发动东山岛战役,企图反攻大陆。然而,无论是东山岛战役还是其他战役,我军始终毅然反击,击退了美国的干预,坚定捍卫了祖国的主权。
那么,面对这次空中挑衅,中央军委为何选择忍耐?1954年时的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,国际上受美国的打压,根基尚未稳固,若与美国发生冲突,恐怕会对我国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。正因如此,中国空军在这场挑衅中选择了忍耐,虽然事件的起因是一起与美国并无直接关联的误伤事故。
1954年7月23日,英国国泰航空的“霸王号”运输机在泰国至香港的航程中不幸坠毁,事发地点靠近海南岛。机上18人中,10人丧生,这一事件引起了英国的高度关注。初步调查显示,英国方面认为这架飞机是被中国战斗机击落的。次日,英国驻华大使向中国外交部提出了抗议。中国政府与军方迅速展开调查,结果显示,责任确实在于我方。当天上午,一名飞行员驾驶拉-11歼击机在巡逻时误将“霸王号”当作敌机并对其发起攻击。尽管“霸王号”并未装备武器,根本无法自卫,仍被击落。幸运的是,部分机组人员在救援中生还。
为此,我方政府毫不犹豫地承担责任。毛主席明确指示,相关人员需受到处理,并要求军方进行深刻反思,吸取教训。随即,飞行员被判刑一年,其他涉事人员也受到了处分。此外,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亲自向英国做出解释,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,尽管此时的新中国经济条件十分困难。英国也因此同意不再追究此事。
然而,美国在此事中却显得过于激进,试图借此机会渲染中国空军“蓄意击落”英国飞机的事件。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调查结果未出时,便断言“霸王号”是中国故意击落的,并要求英国发表声明。接着,美国迅速向中国附近派遣航母,声称要保护美国的飞机与船只。美国此举,明显是为了借机为自己的航母活动寻找借口,令人愤慨。
美国的这种插手,使得原本应该平息的误伤事件变得复杂化,最终引发了两架拉-11歼击机的被击落。而这次事件,也暴露了中国空军在判断和国际航空规则方面的严重不足,尤其是部分飞行员对外国飞机的辨识存在问题,导致了误击事件的发生。这一切表明,中国空军在装备、技术和经验方面,远不能与美军匹敌。贸然反击必然会带来更大的损失。
因此,在面对此类挑衅时,中央军委不得不作出战略判断,选择忍耐。然而,1954年,随着美国的不断挑衅以及英国事件的发酵,粟裕和中央军委深刻意识到,空军建设亟需加快。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外部压力,也是为了确保我国在未来的军事冲突中能占据主动地位。
1955年3月,军委召开参谋长会议,着重对空军的部署进行了调整和规范。在随后的发展中,空军的战术、训练、指挥系统都得到了明显提升,防空高射炮兵部队也创新了“伸缩部署,相机伏击”的战法。经过这一系列的整顿,中国空军的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,很快就得到了实战检验。
1956年1月,台海再次发生了冲突。中国台湾省的国民党派出了一架F-86型战斗机侵犯大陆领空。F-86虽然是一款性能强大的战机,但此时它孤立无援,很快被我方的米格-17战机压制。最终,这架敌机在香港机场迫降,机身受损,成为国民党空军的“俘虏”。这一战,不仅为我国空军报了两年前的仇,也展现了中国空军的崭新面貌。
这一系列事件充分展示了中国空军的成长与突破,而粟裕的果断决策也证明了他对中国空军未来充满信心。这一切表明,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后盾,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而我们期望,台湾同胞能够早日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才是正道,回到祖国的怀抱。
发布于:天津市贝格富配资-配资114查询-实盘配资-软件炒股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